白金中文网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七十四章 伍子胥的穷途末路

第七十四章 伍子胥的穷途末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白金中文网 www.bjzw.com,最快更新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最新章节!

    伍子胥这些年帮着吴国灭了许多临近的小国,自知树敌不少,那些被灭国灭族的小诸侯家破人亡,残留的门客中不乏亡命之徒,对失去的天堂颇多怀旧,恨不得将伍子胥碎尸万段。伍子胥心知肚明,自然他的自我防卫意识特强,防卫措施非常周密,风雨不透,相国府中的守卫都是侠客,江湖门道谙熟,守卫森严,人员进出设有令牌、口令,不经过三审五查,休想踏入相府半步。

    就算郑旦有飞檐走壁的好身手,也找不到施展空间,一连三天窥视,连稍稍靠近伍子胥的机会都不曾有过,其实前几天伍子胥并不在府中,正在千里之外的邗沟城调兵遣将准备伐越。

    郑旦为父报仇心切,不达目的誓不休。三更半夜还要到姑苏城中来悠荡,寻找行刺机会。

    她的落脚点是越人开的一家绸缎铺子,掌柜是黑夫的一位表亲,这位表亲同样是郑旦的崇拜者,在郑且面前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这些天夫差忙于北上伐齐的准备工作,很少和郑旦幽会小欢,郑旦更自由,可以整夜在外面游荡而无人查岗。

    就在伍子胥回家的这天夜里她又来到相国府外窥视,熬到夜过三更,月上中天,伍子胥府中依然是警备森严,没有敬畏松懈的迹象,顿时兴味索然,正要离开,却突然见相府的后门动了一下,突然门户大开,一辆马车轮包棉,马衔枚,悄无声息驰出来,车上只有御者一人,神情紧张,行色匆匆。

    郑旦突然心血来潮,何不来个偷梁换柱,把这个御者拿下,自己化妆成这个御者混进相国府中去呢?

    郑旦尾随其后,在城中一个僻静的地方突然出手,拿下了御者,逼问进相国府的口令,可是这个御者是伍子胥的忠仆,见郑旦要对主人行不利,宁死不屈。郑旦见问不出口令,只好搜令牌,这一搜身不要紧,把伍子胥给鲍牧的密信给鼓捣出来。郑旦一看密信,竟然是伍子胥暗通齐人,通风报讯,顿时喜从天降,原来这伍子胥还是齐国的奸细,一个身居高位的叛国者、卖国贼!叛国者、卖国贼人人痛恨,下场毫无疑问是极刑,还用自己动手杀人吗?

    郑旦蹲守相国府外无数个晚上,终于有了巨大收获,喜不自胜。

    郑旦第一个想法是把这封密信送到夫差手中,借刀杀人,借夫差之手杀掉伍子胥。夫差这人可以允许臣下和他有不同意见,那是内部矛盾,但绝对不能容忍身边立着一个出卖自己的人,这是敌我矛盾。伍子胥不是惯常用借刀杀人这一招待人的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也尝尝“被”借刀杀人的滋味。

    可是郑旦这些年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品尝到了任性鲁莽结下的苦果,慢慢学会动脑筋琢磨一些弯弯绕绕。伍子胥这么容易除掉吗?伍子胥位高权重,连夫差也让他几分。平静下来后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事情太容易解决,反而变得束手束脚,决断不下。

    郑旦一时拿不定主意,决定还是请救兵帮忙。她的救兵是当年浣纱溪边的忠实粉丝黑夫。黑夫这天恰巧就在姑苏城中,他和郑旦是少时玩伴,旧谊未忘,偶然还有来往。

    当时文种派往吴国的间谍机构遍布吴国各大城池,黑夫和计倪是头领,他们两人因为保护勾践回国有功,被勾践封为越国大夫之职。但表面上还是在吴国做绸缎生意的商人。两人的间谍的大本营在阖闾大城的五彩绸缎铺中,伍子胥奉命修建了姑苏城,相国府搬到姑苏城中,伍子胥是越国的大敌,是文种重点监视的对象,所以黑夫在姑苏城中又开了一家分号,派人监视相府动静。这家绸缎铺子分号和伍子胥的相国府只是隔了一条街巷。黑夫的手下也在监视这相国府的,只是他们的目的是搜集情报,不像郑旦那样直接玩暗杀,所以不用想尽方法接近伍子胥。

    郑旦连人带车回到黑夫的绸缎铺子,黑夫看了伍子胥的密信后,也觉束手无策,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现在的黑夫不再是泥腿子一个,而是越国的下大夫,手下有一班人要管理,办事有了官样。他的脑瓜使用起来虽然不及郑旦机灵,却比郑旦虑事周全。他知道一个道理,不能让郑旦出面把伍子胥的密信交到吴王夫差手里,而越人更不能出面,越人出面一定会让夫差起疑心,以为是在使离间计,陷害伍子胥。不但不能除掉越人的大敌伍子胥,反而引火烧身,给越国带来灭国的灾难。

    如何让夫差拿到密信,还要让夫差感到和越人无关?这让郑旦和黑夫绞尽脑汁。

    后来还是黑夫想到了一个最佳人选,此人就是吴国太宰伯嚭。

    黑夫每逢节头节尾都要带上厚礼去伯嚭府中奉承拍马、联络情感,这是文种布置下来的重要任务,为此和太宰府中的人厮混熟了,知道伯嚭和伍子胥之间面和心不合,勾心斗角,有势不两立之心。要是伯嚭能出面交出伍子胥的叛国证据,夫差一定能相信,伍子胥的末日自然就到了。两人身居高位,都是吴国重臣。太宰管神事,相国管人事,地位相当,没有上下级关系。

    主意打定,生怕夜长梦多,被伍子胥察觉信使被抓,黑夫带人连夜从姑苏城的水门偷渡出城,把伍子胥的信使和密信交到了伯嚭手中。当时的阖闾大城是天下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天下富商云集,来往商贾摩肩擦踵,是个不夜城,不遇战事,城门日夜不关,居民商贾进出自由。反而是伍子胥的姑苏城像军事堡垒一样,防守森严,夜晚时禁止出入城门的。所以出姑苏城容易,进阖闾大城反而容易。

    这伯嚭看着黑夫交给他的密信心里也犯迷糊了,这是真的吗?笔迹是伍子胥的毫无疑问,可伍子胥怎么可能做吴国的叛国者、卖国者呢?其中必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伯嚭心里疑窦丛生,翻来覆去斟酌推理,似乎感觉近年来伍子胥身上确实有点异样,可是一刹时又说不出异样在哪里。

    必须找到原因,线索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伍子胥的心腹、那个比家狗还要忠、比石头还要硬的信使。

    郑旦和黑夫没法撬开信使的嘴巴,但伯嚭有办法。

    伯嚭家大业大,为了管理众多家奴门客,设有家庭公堂,私置刑具,专门对付触犯家法的卖主求荣之徒。要对人施刑,举手之劳。

    伯嚭命人对信使严刑拷打。用的是官方常用的“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只是手段比官方更残忍而已,官方用刑有规定,“一罪不二罚”,有什么罪用什么刑,不能一罪数罚,对罪犯来说还有一点“仁义道德”。私家用刑就没有顾忌、不讲仁义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刑上加刑。

    先从墨刑开始,用烧红的铜针在人脸上刺字,接着是劓刑,割去鼻子,砍断脚跟……五刑顺着次序而来。

    伍子胥的信使对主人赤胆忠心,如果直接来个大辟,一命归西,他可能连哼都不会哼一声,可是现在不让你死,让你活着受罪。勉强挨到宫刑,已经死去活来。

    痛入骨髓却又不让你死,这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宫刑。

    离最后一关“大辟”一步之遥,信使终于承受不住,不是怕死,而是怕死不了,死也要苦苦哀求,为了能快点超脱只能坦白交代:伍子胥暗中把儿子武勋送到了齐国,被齐国大夫鲍牧收养着,成了鲍家女婿。

    其实这个情报黑夫都早就道,但他不敢说,生怕伯嚭起疑心,伍子胥被越人盯梢,伯嚭同样是监视目标。伯嚭要是察觉自己被人越监视,越人多猜疑、少信义,这同盟关系就要考虑考虑,会有断交的风险。现在从信使嘴里掏出来,黑夫一尘不染,越人和伯嚭的同盟关系毫发无损。

    伯嚭恍然大悟,原来伍子胥身上藏着如此一个惊天秘密!怪不得每当朝廷提出要给武勋授公职的时候,伍子胥总是百般推诿,原来武勋其人早就不在吴国,在齐国做乘龙快婿。

    伍子胥给自己留了后路,狡兔三窟,一旦得罪吴王,脚底抹油,另栖高枝。

    伍子胥忠义之名享誉天下,全是操作,水落石出,竟然是一个随时可以改弦易辙、变换门庭的“裸官”!

    这事要是上报吴王夫差,伍子胥当然必死无疑。

    终于掐住了伍子胥命运的咽喉,惊喜之余,伯嚭开始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伍子胥的死活对自己有何关系,利大还是弊大。

    伯嚭知道事关重大,生怕一个人虑事不周,于是连夜派人把大夫逢同请来密商。

    逢同是伯嚭的心腹,此人出生贵族,因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后来追随伯嚭,借着伯嚭引荐,渐渐得到吴王夫差宠信,官也越做越大,从此对伯嚭感恩戴德,唯命是从,是伯嚭最得力的干将。所以伯嚭在他面前说话可以不用任何隐瞒。

    逢同能和伯嚭同享秘密,受宠若惊,当然是殚精竭虑为伯嚭出谋划策。逢同不敢做主,只能提建议:伍子胥活着的好处一目了然,他曾是战神、复仇之神,有威震诸侯的武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要有他在,没有一个诸侯国敢犯吴国,他的战船厉害,他的复仇更令人魂飞魄散,只要是吴人都有安全感。但这是过去,现在不同了,伍子胥老矣!吴国人才济济,能替代伍子胥的大有人在,刚刚被吴王启用的徐国人徐承年轻有为,文蹈武略一点不输于伍子胥。一句话,伍子胥活着的好处可以被人取而代之。至于伍子胥活着给大家带来的危害有目共睹,至今还觉后脊梁凉凉的,简直是祸不可测,无庸赘述。

    经逢同一点拨,这个问题几乎不用怎么斟酌,伯嚭马上拿定了主意:伍子胥必须得死!

    伍子胥不死,伯嚭在朝堂上发言,永远有反对意见,稍不小心,船翻人仰,正如逢同说的,后脊梁凉凉的,这种味道很难受;伍子胥不死,越国永无宁日,自己的在甬地的利益始终存在变数,就像这次伍子胥力主伐越,甬地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十室九空逃难,今年的赋税算是完了。

    主意打定,伯嚭带着逢同连夜进宫,求见吴王夫差。

    伍子胥犯罪可谓是“人证物证”俱全,人证是他的儿子,至今还滞留在齐国鲍牧家中,那是把伍家的根留在齐国;物证就是这封令人胆战心惊的密信,竟然通知齐人以逸待劳收拾吴军。

    所以罪状毋庸置疑。

    其实夫差很应该追究这些人证物证的出处,从而提高警惕性,或许会对伍子胥网开一面。可惜此时的夫差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已经心神大乱,急火攻心。

    堂堂吴国相国竟是一个隐藏得极深极深的叛国者,匪夷所思,但证据确凿,铁板上钉钉。堂堂吴国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齐人能给出一个比相国还大的官?除非让你做齐王!可能吗?齐人自己还争抢着呢!可见伍子胥卖国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因为个人恩怨,他和吴王夫差的个人恩怨。

    这是夫差的判断。

    夫差对伍子胥的忠诚本来是不曾有过丝毫怀疑的,以前唯一受不了的只是伍子胥刚正不阿的个性,这种个性一旦失控,在伍子胥眼里世界上只存在“大道”,而不存在“大王”,常常把夫差弄个灰头土脸。但夫差顾忌太多,不得不忍之又忍。实在是伍子胥忠臣的名气实在太大,夫差要是弃之不用,后果很严重,忠臣和昏君水火不容,忠臣和明主鱼水效欢,和伍子胥不能相处,就是和忠臣不能相处,你将有名列昏君榜、和夏桀商纣做邻居的危险,所以不得不用。忠臣供奉不起,更得罪不起。

    现在这个人人敬畏的忠臣成了卖国贼、叛国者,一定会让天下诸侯大跌眼镜,流言四起。不要管他伍子胥从此人间无立锥之地,遗臭万年,看看你夫差自己,这君王的脸上同样被唾痰,人家买你的家当,把你当猴子耍,你还把他当“亚父”尊重,贻笑天下。

    水落石出,终于明白伍子胥对自己的恨到了何等地步!

    但无论有多少不满和冤屈,你总不能用卖国、叛国这种极端方式来发泄对君王的仇视!

    复仇之神果然名不虚传,玩到了极致。

    伍子胥作贱着自己声望,也害了夫差的脸面。

    那就只能用极端方式惩罚,你无情我无义。

    此时的夫差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马上对伍子胥动了杀心。

    唯有杀之而后快。

    夫差越想越怒,控制不住,当即要派出手下的武士将伍子胥从姑苏城缉拿回阖闾大城,枭首示众。吴国大军就要出征,本来就要歃血祭旗,以前都是用牛马的血,现在不用杀马宰牛了,就让伍子胥的血来祭旗吧!

    但是夫差的鲁莽之举被伯嚭和逢同阻止。

    伯嚭认为此时不能如此惊动伍子胥,伍子胥刚刚从邗沟城回来,身边带兵,手中迈掌握着兵权,这“卖国”和“谋反”才一墙之隔,要是伍子胥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带兵造反,由卖国升格成谋反,吴国必起内乱。到时再平乱,代价太大。不如等他上朝面君交出兵权的时候再下手不迟。那时他赤手空拳,只能任人宰割。

    逢同也趁机显能,提出观点,杀伍子胥必须考虑天下诸侯的反响。现在天下诸侯和吴国为敌的不少,就怕他们趁机兴风作浪,搬弄是非,造谣说伍子胥之死并非罪有应得,而是吴王为铲除异己捏造罪名,故意陷害忠良。所以对伍子胥的定罪一定要公开,摆证据依国法,在朝堂上当着大家的面处置,让伍子胥死而无怨,堵住诽谤者的嘴巴。

    逢同这话看似冠冕堂皇,其实歹毒之极。他明知伍子胥是个视尊严和荣誉胜过生命的人,如今人证物证对伍子胥很不利,一旦夫差在朝堂上公开对他发难,伍子胥的荣誉和尊严将被众人踩在脚下任凭践踏,这对伍子胥来说,比遭受五刑更痛苦,甚至比“炮烙”和“菹醢”还痛苦。炮烙和菹醢之刑是商纣王发明的一种超越五刑之外的刑外之刑,比宫刑和大辟更残忍。强者易折!逢同不想让伍子胥一死了之,伍子胥本来就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死对他来说不是威胁,对他最大的伤害是人格上的羞辱!

    逢同因为伍子胥在他升官进爵的路上不断阻扰,以致仕途进展缓慢,人生每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被不断延迟,对伍子胥已经恨入骨髓,所以想出这个办法来收拾伍子胥。

    两位的分析听上去确实周到严密,夫差只好强自暗按下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等第二天大臣朝会时再找伍子胥算总账。

    这漫长等待的一晚将如何熬过,对他人而言肯定很艰难,五内如焚呀!很可能“一夜熬白头”,就像当年伍子胥过昭关一样。不过对夫差来说,尚好,他有美人相伴,可以寄情声色,有美人替他分忧解烦。

本站推荐: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王的女人谁敢动神医凰后邪王追妻田园佳婿采红武炼巅峰嫡嫁千金帝仙妖娆:摄政王妃,拽上天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白金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御马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御马道并收藏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