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中文网 > 济世凡医 > 第307章 效不更方

第307章 效不更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白金中文网 www.bjzw.com,最快更新济世凡医最新章节!

    这叔叔表达完了自己的意思之后,深深的叹了口气:“我以前每年冬天都要吃几个月的药,或者住两次医院才过得去。如今碰到你之后,那简直又给了我一点希望。我希望这个病能够在你这里治好。”

    “啊,叔叔。是这样的,谁也不是神仙,谁也不是神医。病这个东西,没有保证百分之一百能够治好了的。既然您吃了药之后,减轻了,那咱们就继续治疗,至于能不能断根,那就不好说了!但是您相信我的话,那我肯定给您认真的看。行不行?”

    江云初从来不把话说满。

    说满容易打脸。

    任何时候,保持一个谦虚谨慎的态度,那是绝对的需要的。

    “行,行!听你的!都听你的!”

    江云初弄得3天的药,一下就拿住了这个叔叔的心。

    心里对于江云初是百般的信服,你说啥,就是啥,你说咋滴,那咱们就咋滴。

    对于这个叔叔的病,江云初坚持,效不更方。

    还是继续用这个方子。

    这是效不更方的意思。

    我忘记前文之中,写没写过这个效不更方的意思了。

    就是有的人说,我找一个中医看病,吃药。

    吃前几天的时候,挺管用。

    再去就不管用了。

    这个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明一下。

    说,第一个情况是。

    效不更方,不管用的。

    这说明,第二次这个没有辨证,疾病发生了变化,但是医生没有发现。

    任何一个疾病,包括感冒也好。

    都是复杂的。

    学西医要学病理,生理。

    学中医,也要学,病理生理。

    知道疾病的发展走向,知道人体的正常情况。

    什么是常?

    什么是变。

    怎么样以常达变?

    这是根本问题。

    举例说明。

    一个人胃痛胃胀。

    第一次来看病,此人断定辨证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然后呢,吃了3天,病人舒服多了,但是还是觉得,还有不舒服的地方。

    这个时候呢,医生觉得见效了,选择效不更方。

    但是再吃3天之后,疾病没有任何的变化。

    还是3天前那个样子。

    然后又吃。还是没有变化。

    这时候其实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到底病症有没有发生变化。

    香砂六君汤,是行气消涨,健脾气的好方子。

    但是这个人的胃胀胃痛可能不完全是脾虚的问题。

    有4分脾虚,3分食积,2分寒气,还有1分血瘀。

    那么好,你解决了脾虚问题,其他问题必然暴露出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改方。

    是否加入消食化滞的药?

    是否加强温中的药。

    是否加一点点的活血化瘀的药?

    这些都是问题。

    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见效了,更方了,又不管用了。

    还是以这个六君子汤举例子。

    可能是8分脾虚,2分血瘀。

    本来不应该改方子。

    但是他改了,那怎么办?

    肯定就是不管用了。

    这种情况,我都遇到过,包括很多人也问过我这个事情。

    其实我觉得就是,学习学的不究竟。

    还是有很多细微之处没有发现,所以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这种情况。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有个故事。

    “叶天士三片梧桐叶,一字救两命”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名医叶天士正在家中书写医案,忽听有人前来请求救治一难产妇女,叶天士立马前往,在途中听病家说已请了同派温病大家薛生白诊治过,但仍不见产下。薛生白是叶天士同乡近邻,其医术与叶天士齐名于江南,只是更为年轻些。叶天士十分纳闷,薛生白诊技也不错,为何不见效呢?

    叶天士来到病家,只见产妇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称,薛生白诊断后认为是产妇气血双亏,无力运胎,气血滞行,交骨不开。其处方以气血双补、行滞活血、催生下胎药为主。叶天士接过药方一看,此方甚佳,但难以治此病人之病。因缺乏同气之药,如何能使诸药达到病所?时值秋天,窗外桐叶飘落,叶天士似有所悟,随即将原方中的药引“竹叶三片”改为“桐叶三片”,产妇遵方服药,不出叶天士所料,不久便顺利产下一胎儿,母子均报平安。

    此事传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为然,认为叶天士巧立名目而已。叶天士闻之,当即修书一封与薛生白,信中题一诗谜为:有眼无珠腹中宝,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叶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秋分之时,同气相求,胎儿立下……薛生白阅后,豁然开悟,深感叶天士博学多才,大为叹服,自惭不如。

    叶天士诊病当天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湿交替季节,梧桐叶纷纷落下,人与自然互为相应,同气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叶以求其气,并引诸药达于病所,瓜熟蒂落,桐籽熟桐叶落,合而为一,故效如桴鼓。不久,“叶天士三片梧桐叶,一字救两命”之佳话传遍江南水乡。

    虽然这是一个故事,但是足以证明,学习要学到精微细致之处,要懂得变和不变。

    而不是一味的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死板套路。

    所以生活之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觉得说的有点不太精准。

    说,

    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

    中医让你稀里糊涂的活。

    其实这个东西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谁都可以让你明明白白的活,谁都可以让你稀里糊涂的死。

    尤其是中医。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时期,就已经把人体研究透彻了。

    真是对人的生理病理做了一些详细的不能再详细的报告。

    开篇就讲。

    人是怎么生出来的,几岁长牙,几岁能传宗接代,几岁衰老。

    什么样的事情,对身体好。

    什么样的事情对身体不好。

    一目了然。

    我真的有时候不理解,这么瑰宝的东西,居然会有人说是封建迷信。

    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你没听过七岁八岁换狗牙的说法?

    书里写七岁,还是八岁换牙,也是封建迷信?

    纯扯淡。

    有几个坏人,领着一帮大傻子,四处造谣,意欲何为,不得而知。

    大概要坏我之脊梁,灭我之精神吧。

    《黄帝内经》之中还说道,经络如何运行的,有什么作用。

    脏腑都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这些都太深奥了。

    再有就是对病因的研究,病机十九条等等,几句话,一目了然。

    真是真传一句话,家传万卷书。

    而且古代人还讲究天人合一。

    这块呢,是被喷的最多的。

    这里,我必须要说,谁喷谁没脑子。

    天人合一简直不要太好,为啥喷它?

    天冷了你不加衣服?下雨你不打雨伞啊?

    天天下雨你不潮?

    潮了你不容易难受?

    天天干旱你能舒服?

    这不就是最简单的天人合一吗?

    顺应天时,以养其生。

    人家下雪了,你非得穿着大裤衩出去嘚瑟,你不冻坏了谁冻坏!?

    这是最简单的。

    可是有些人你跟他说点细致的,他不行了,脆弱的小心脏受不了了,破防了,崩溃了,难受了,封建迷信了!

    比如我说,天冷要加衣服。

    他说好好。

    我再多说一句,最近有复气,气温会变化,感冒咳嗽的人会多,肚子痛的人也会多。

    这时候这个山猪吃不来细糠的劲头子就来了。

    什么破玩意,整得神神叨叨的。

    “狗日的封建迷信!”

    哈哈哈,多半还会骂上一句。

    所以说,中医真的也可以让你明明白白的活。

    而不是让你稀里糊涂的活。

    只不过,我跟你讲了之后,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

    其实说白了。

    那些终于或者迷信于西医的人,又对西医有多少了解呢?

    病理生理能不能讲呢?

    除了。我要打针,我要,吃消炎药,打点滴,这个劲大,好的快,这几个词汇之外能不能说出一些其他的词语来?

    对于西医了解多少?

    西医将人分成几个系统?

    解剖学里,人有多少长骨?多少短骨?多少成对的骨骼?

    肌肉有多少?肌腱叫什么名字?

    神经系统有拿着?怎么分布的?

    血常规有多少项内容?

    什么是病毒?

    什么细菌?

    什么消毒?

    什么是无菌?

    抗生素有多少种?

    降压药有多少种?

    降压药的原理是什么?

    抗生素的原理是什么?

    能不能说出个一二三?

    恐怕不能。

    我在这里说,我不是说,或者抬杠,必须让普通人了解新鞋专业的知识。

    而是说,不了解,就妄加判断。

    这是绝对万万不能,绝对使不得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说,中医不好,西医好。

    那么好。

    请你回答上面的问题。

    那么你说中医不好。

    那么请你说。

    中医有什么世界观?

    脏腑有多少?

    经络有几条?

    如何运行?

    病机病位病性。

    望诊,

    问诊,

    舌诊,

    脉诊,

    知道多少?

    中药有记载的有多少味?

    都有什么功效?

    以什么来断定中药的功效?

    这些都是问题。

    没有实践。不评判好坏。

    就好比你开车一样。

    你平时就开过大众,然后你说大众好或者不好都行。

    因为你开过。

    你觉得好,你觉得不好,都可以,因为你实践过了,你有这个发言权。

    你不能说,你开大众,然后说比亚迪不好。

    人家问你,你开都没开过,为啥不好?

    你说我也不知道,我看别人都这么说。

    切记盲从!

    你要记住,你是一个人,人家说两句你就信了,你就跟着说,那是万万不行的。

    这是绝对,绝对不可取的。

    太可怕了!

    人如果没有独立自助的思考,那就与行尸走肉无异。

    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方法。

    不能盲从。

    最近碎碎念很多。

    与小说剧情推进没有关系。

    就等于说评书的,闲白。

    不行还是要说。

    可能不吐不快吧。

    所以说,还是以学中医为例子吧。

    有人说这样学,有人说那样学。

    有人有这么个说法,有人有这么个说法。

    一天,这个人问我,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相信谁啊?

    谁对?

    谁错啊!

    我说,你把这些说法都学习一下,你觉得哪一句,哪一段,在你心里更容易被你接受,那这就是你的缘分。

    虽然知识都是那些。

    但是开篇启蒙,带你进门的知识是绝对不同的。

    我本人是以学《伤寒杂病论》入门,然后学的《黄帝内经》,又学的《难经》,又学的《神农本草经》《辅行诀》《伊尹汤液经》等等,然后后来才学的诸家学说。。。

    所以说,有人问我怎么学中医,我肯定推荐的就是先学《伤寒杂病论》。

    但是每个人的缘分他是不同的。

    这东西或许有点玄奥。

    但是不得不说,确实是真的。

    就如同你和哪个神仙有缘分,你就更容易亲近哪个一样。

    你和历代传下来的书籍,哪个作者,哪个大医有缘分,你可能就更容易以他的理论入门。

    比如有看《四圣心源》入门的。

    也有看《圆运动古中医》入门的。

    还有看《医学衷中参西录》的。

    有看《景岳全书》的。

    也有看《温病条辨》的。

    等等……

    虽然各家学说均有偏颇不同,侧重点都有一点点不同。

    但是总归来说,殊途同归。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本源上。

    意思就是。还是最后要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的书籍。

    所以说,先学谁都没有错,但是我唯一不推荐的就是,看现代人写的书。

    虚的太多了。

    整本书看下来,都是废话文章,啰嗦的要死,最后看完,能有一百个字是有用的也行。

    而且说错的还多。

    最容易误导人。

    误导初学者。

    这是极其不礼貌的。

    但是现在人还有个通病。

    以前网络刚发达的时候。

    有很多人办过网络培训班。

    3天培训,包教包会,一用就灵,一学就会。

    很多人学。

    功利性太强。

    总是想着找个什么方子。包治百病。

    最好还能卖钱,最好还能多卖点。

    你说这不是扯嘛。

    功利性太强不好。

    真的。

    真的不好。

    无忧无虑的学,总会有用武之地的。

本站推荐:总裁爹地惹不起神级龙卫重生之都市仙尊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覆手繁华锦桐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豪婿总裁爹地超给力官场先锋

济世凡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白金中文网只为原作者苓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苓安并收藏济世凡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