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中文网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六十二章 姑苏台

第六十二章 姑苏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白金中文网 www.bjzw.com,最快更新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最新章节!

    文种听说伍子胥要用阴阳双木建造比余皇号更加强大的战船,吓得身子冷了半截,要是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采纳,“九术”第五计就是弄巧成拙,没有让吴国破产,反而大大增强吴国国防,帮了夫差大忙。传到越国,勾践岂肯饶过他!不行呀,千万不能让伍子胥得逞。文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必须加以阻止!

    幸亏这些年的历练,文种养成了处乱不变的习惯,稍作平静后马上有了主意。他向伯嚭献计道:“吴王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为榜样,意欲称霸天下,实在是天下人的大幸。卑职略知这三位霸主的事迹,颇有受益,知道欲成天下霸主,德行为先,攻伐为辅。只有这样,一旦召集天下诸侯大会,才有人肯拥戴你为天下霸主,所以说天下霸主,乃是天下诸侯们仰首期盼的紫微福星,而非人人躲避的罗睺灾星。如今伍子胥反其道而行之,欲称霸主,攻伐为先,德行全无,余皇战船所到之处,诸侯们仿佛见到瘟神,避之唯恐不及。已经把恶名传到四面八方。如今不知悔改,竟然想出要建造比余皇号更可怕的利器,灭他人之国仿佛碾死脚下的蚂蚁,真不知天下诸侯会怎么看待吴王。卑职以为,狗急还会跳墙,把诸侯们逼急了,一定不会束手待毙,很可能联合起来对抗吴国。吴国再强大,毕竟双拳难敌四手。真到了那一天,吴王不是天下霸主,而是天下债主,群起而攻之,离覆国灭宗一定不远了。所以以卑职看,伍相国神木造船之举,看似能强大吴国,其实却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文种说罢,向伯嚭拱手作揖道:”不知卑职的说辞如何?是否能让伍相国放弃建造神木号的想法?还请太宰大人定夺。”

    伯嚭对文种的话思忖一会,点点头,此话有理,但力度有限,只能算基本满意,文种的说辞就算不能驳倒伍子胥,至少能让吴王赏识。不能做天下霸主,等于是要吴王的命。

    看来文种也想不到更好的主意,也只能如此去敷衍一下。

    伯嚭正想走,却被文种一把拉住袖子,他还有话说。原来文种还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文种说道:“卑职以为,伍相国之所以处处和吴王和太宰大人作对,很可能是心理不平衡的缘故。当今吴国兵强马壮,睥睨天下诸侯,伍相国总以为他的功劳第一,可是他却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连他唯一的儿子武勋到现在还没有半点功名。所以卑职建议,还是请太宰大人主动提出来,请吴王赏给武勋一个大夫之位,兼领下军偏将军。这样一来,伍子胥一定不会再和太宰大人为难了,也一定不会再提用神木造船的事情。”

    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去避难的事文种早就知道。越国贫弱,不堪一击,但雄心不小,复国报仇之念从来不曾放弃。要对付吴人,情报很重要,文种在越国都城建立有隐秘的谍报机构,间谍都是当年帮助勾践从洞庭暗道逃回越国的那些人。这些人知道洞庭暗道的国家级秘密,只能有两种结果,要不秘密处死,让其永远不能开口,要不提拔重用,利益捆绑,让其永远不会开口。勾践在“不会开口”和“不能开口”之间选择,当初的决定是要杀人灭口,让其永远“不能开口”,可是文种考虑到谍报工作的重要性,决定还是重用他们,让其“不会开口”。给他们官做,让他们回到吴国做间谍。这些人表面上看都是计倪和黑夫绸缎铺子里低声下气的伙计,其实都挂着响当当的越国下大夫之职的高官,受上大夫计倪和黑夫的控制。吴国君臣都是他们的监视对象,越人复国的最大的障碍来自伍子胥,伍子胥自然就是重点监视对象,对他的一举一动洞若观火。伍子胥暗中去见齐国使者田豹,田豹带着武勋去齐国,伍子胥自以为鬼神不觉,其实文种第三天就得到间谍的密报。轻了说,这是伍子胥对吴王有了贰心,重了说,伍子胥已经犯了叛国罪。这样重要的情报必须用在关键时刻,“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一旦出招,就要给伍子胥戴上叛国罪,置其于万劫不复之地,决无死灰复燃可能。要是只是被“贰心”轻轻闪了一下腰,伍子胥还是有能力让越人吃不了兜着走的呀!所以如此重要情报不到关键时刻不能用。现在伍子胥想造船增强国防力量,文种被逼急了,权衡再三以后,决定还是用一用。不过要把握好分寸,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隐而不显。也就是不把事情和盘托出,只给透点风,但让伍子胥胆寒一下。只有”白天不做亏心事“的人才能做到“半夜不怕鬼敲门”,现在伍子胥已经做了平生第一件亏心事,心正虚着,就会伯嚭追究下去,所以很可能会害怕得罪伯嚭,从而主动放弃用神木造船的念头。

    伯嚭不明其中奥妙,还以为文种的这条计策才说到点子上。伯嚭是讲利益的人,骨子里都透着个人私欲。他完全把自己的价值观加到伍子胥身上,以为人心都是一样的。平心而论,是应该给伍子胥的忠义侠胆一点回报,吴国打了这么多胜仗,三军上下个个盆满钵满,只有伍子胥依然两袖清风,本份地领着官饷,非吴王赏赐不受。而且他伍子胥还是个半边户,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个人养着。给他儿子一个大夫之衔,偏将军之职,对伍家来说是大喜事,武勋不但能拿王粮补贴家用,而且从此走上政坛,前途无量。一定会博得伍子胥的开心,各取所需,从而放弃对抗,皆大欢喜,到这把年纪了,还总是像愤青一样,惹得大家都没好心情。

    伯嚭拿定主意,来不及向文种道声谢谢,登上车急忙赶回王宫。

    伯嚭“出恭”回来进宫时,伍子胥正站在朝廷上满面寒霜、理正词严教训满朝文武,当然主要听众还是高高在上的吴王夫差,他说道:“以前夏桀王起造灵台,商纣王起造鹿台,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不但耗尽国库,而且耽误百姓农作时间,违反天地阴阳,以致五谷不熟,民虚国变,其结果是夏亡于商,商亡于周。现在大王不吸取前代覆灭的教训,接受越国的神木,建造什么姑苏台,以后一定被勾践所害,国灭身亡。”

    伍子胥字字严正,真理满满,没人能说他不对,但问题出在他说话时的态度和神情。态度和神情充满敌意,好像整个朝廷上除了他伍子胥是忧国忧民的忠臣,其他人昏昏耗耗,不是奸臣就是昏君。

    夫差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如坐针毡,可是真理捏在伍子胥手里,夫差的一张嘴巴无用武之地,只能一肚子憋屈,忍气吞声。夫差后悔不已,其实姑苏台在前王阖闾时已经存在,不过规模很小。完全可以借着重建姑苏台名义,暗地里大规模扩建就行,干吗和大臣们商量呢?只要一纸王命,我行我素,谁敢抗命!现在画蛇添足,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反而弄得自己狼狈不堪。伍子胥总是紧张气氛的制造者,连满堂臣子都在为吴王的狼狈而尴尬,却无法替君分忧。

    正在夫差万分危难之际,他的救兵伯嚭姗姗来迟。

    伯嚭并没有跟伍子胥硬碰硬,直接辩论姑苏台问题,而是采取迂回战术。他说道:“臣以为眼前建造姑苏台并不是摆在大王面前头等要事。现在臣等要关心的第一要务是给伍相国这样一个犒赏。伍相国劳苦功高,伐楚灭越,威震诸侯,又南开胥河,北挖邗沟,为我吴国千秋霸业奠定基础。这么大的功劳,朝廷早就应该有所表彰,可是时至今日,一直拖延不决,实在是臣等失误。”

    伯嚭在朝廷上是有党羽的,其中最忠实的同党是逢同,逢同看出伯嚭的用意,于是忙上前做配角。

    逢同说道:“太宰言之有理。但问题是伍相国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不能再升,爵不能再尊。”

    伯嚭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说道:“伍相国固然已经位极人臣,可是他的儿子武勋至今没有享受大王的恩赏。武勋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文武兼备,颇有乃父之风。臣以为,是到了为大王出力的时候了。臣提议,大王应该赐其大夫之位,到下军任个副将之职,让他去督造神木号战船。臣相信,只要经过这番历练,武勋日后定然是三军统帅之才。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伯嚭此话一出,满堂赞叹声,连吴王夫差也是连连点头。伯嚭的建议很一般,庸人也想得到,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合时,帮助夫差脱困。

    只有伍子胥大惊失色,心里在暗暗叫苦。把儿子送到齐国,是自己这辈子做的唯一一件有愧于吴王的事情。最怕被国人发现,做得极为隐秘,除了当事双方伍鲍两家外无人能知。现在伯嚭突然提出给武勋赏官赐爵,是不是伯嚭听到了什么风声,甚至已经知道此事?两人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伯嚭若告自己是个裸官,有叛国之嫌,就算吴王不忍心下罪,伍子胥自己也觉得无脸见吴王。可是看看伯嚭的表情,似乎不是稳操胜券的得意模样,伍子胥这才稍稍安心。吴王给武勋赏官赐爵,一定要举行仪式的,夫差面授武勋面受,武勋在千里之外的齐国,如何参加受爵仪式?吴王若是答应给武勋官爵,纸里包不住火,伍子胥送儿子出国之事一定曝光于天下,伍子胥一世忠名尽付东流,从此身败名裂。要知道当时的天下,诸侯们都把伍子胥视作忠臣的楷模。此事一曝光,绝对是一大丑闻。所以万万不能让吴王答应下来。

    伍子胥急忙上前对夫差说道:“大王仁德无边,对老臣的恩宠令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但臣有自知之明,知子莫若父,武勋年幼无知,不思进取,生性顽劣,才不堪大用。若赋以重任,有亡国灭家之祸。所以万万使不得。”

    伍子胥说完,跪倒在夫差脚下连连磕头。

    伍子胥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刚刚还是气势汹汹教训夫差,浩气如虹,如今低声下气恳求夫差,可怜巴巴。前后判若两人。

    这就是人做亏心事的结果。心正自然气壮,心不正何来胆气浩?

    夫差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对伍子胥还有不满,但毕竟也是惊魂未定,渴望马上和这位愤怒之神改善关系。所以顺势而为,扶起伍子胥,和颜悦色说道:“按理说,武勋得到寡人的恩赐是理所当然,但既然相国大人如此反对,寡人就不好意思强人为难。那就这样吧,等什么时候相国认为武勋堪当重任,可以担当督造神木号的大任,寡人一定量才录用就是。”

    夫差松了一口气,伍子胥同样也是松了一口气。

    伍子胥用神木遭造战船这么重要的事情就如此稀里糊涂不提了。

    伍子胥还敢提此事吗?生怕伯嚭又要推荐武勋为国出力,去督造什么神木号。

    伍子胥不提此事,等于这件事关吴国国防的大事就这么黄了。阴阳双木最后的用途诚如夫差所愿,建造姑苏台。

    伍子胥的表现让大家都觉诧异,特备是伯嚭。难道武勋竟是不成材的纨绔子弟,害得伍子胥要摆出这么一副熊样谢绝给他官做,避免家族遭灭顶之灾?武勋在吴人的口碑中还是不错的,少年英俊,才华横溢,怎么突然成了不成材的纨绔呢?其中一定有问题。

    伯嚭是个多疑之人,心里疑窦丛生,但眼下伍子胥改变主意,放弃用神木做战船是关键。其他问题都是鸡毛碎皮,不屑一顾。现在伍子胥主动缄默,再不提神木造船的事,说明他已经退一步。或许是伍子胥真的被王恩感动,真的动情了吧!愿意和解,理当皆大欢喜,别再和他过不去吧!所以这个疑问只是稍稍在大脑里停留片刻,就马上抛之脑后了。

    伯嚭做梦也不会想到伍子胥之所以被迫放弃执念,其实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就算继续追究,伯嚭怎么可能想到伍子胥这样一个以忠臣传家为荣的人物,迫不及待做出送儿子出国这样的叛国之举呢?伯嚭有两个脑袋也不会想到。他更不可能察觉到伍子胥对强大的吴国会如此绝望,竟能早十年就做出预判,吴国一定会亡于越人手里,而且祸及子孙,惨不忍睹。

    伍子胥回到自己家里后,老泪纵横,后悔莫及,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悄悄把阖闾的那只曾经挂在郫中城头上的屦烧了,伍子胥自知,从今以后,他已经没有资格用阖闾的屦去教训夫差,此屦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就让它灰飞烟灭吧。

    他希望自己从此做个沉默者。可是他的祖传性格决定了他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沉默者。

    夫差命逢同督造姑苏台,其规模是阖闾姑苏台的几百倍。建造姑苏台只有一个目的,昭告天下诸侯,是他吴王夫差得到了天下第一美人。没能力的只能羡慕仰视,有能力的就来争夺吧!吴王正想和你们一决雌雄,看看谁才是天下霸主。

    这姑苏台在阖闾在位时的作用是烽火台,了望敌情,提防南方的越人突然袭击。现在吴越的边境到了钱塘江边,姑苏台的战略作用已经不存在。所以夫差花大力气重建姑苏台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为西施建造离宫——馆娃宫。

    姑苏台和馆娃宫都在姑苏山上,相隔不远。

    看似馆娃宫是姑苏台的附属建筑,其实姑苏台才是馆娃宫的附属建筑。馆娃宫是西施的寝宫,而姑苏台只是供西施登临远眺故国的立足之地罢了。

    姑苏台高三百丈,宽八十丈,站在台上可以远眺方圆三百里范围内的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可见这样的工程耗资该有多大。“三年聚财,五年乃成”或许不是夸张,至于吴国老百姓“道死巷哭,不绝嗟叹之声”那就纯属杜撰。

    吴国聚天下之才,国强民富,这个时候完成的运河工程——邗沟,其规模不知比姑苏台浩大多少倍,邗沟贯通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两个流域,一线贯通,光是听听就吓死人,可吴人照样气不急脸不红完成了,姑苏台算什么?如果一个姑苏台就让吴人“道死巷哭”,未免吴人的眼泪也太不值钱了吧!

    西施偶然登临之处造得如此气派,其居住的馆娃宫可想而知。只要夫差想得出来的,大监工逢同一定全力以赴完成。西施相传是莲花女神转世,莲花是离不得身的,于是在馆娃宫中开凿“玩花池”。西施思乡心切,常常半夜起来,对月临水垂泪,于是夫差又命逢同开凿“玩月池”,一面清水映出皎洁的月光相伴如花似玉的西施,月有伴,人有伴,相映成趣,借此聊慰美人寂寞之心。

    夫差在姑苏上大兴土木,驰骋他的丰富想象力,当然知道伍子胥是什么感觉。老臣之心,必须安抚。可是伍子胥已经位极人臣,再不能加官进爵,给他儿子官做,又被拒绝。怎么办?扶持绞尽脑汁想不出良策,最后还是伯嚭献计,别让他闲着,闲着要来事,可以命伍子胥在姑苏山的东南方督造姑苏城。名曰督造,其实是把姑苏城赏赐给伍子胥,作为他的封邑。如此这般隆恩应该可以让这位扬名天下的忠臣稍安勿躁了吧?

本站推荐: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王的女人谁敢动神医凰后邪王追妻田园佳婿采红武炼巅峰嫡嫁千金帝仙妖娆:摄政王妃,拽上天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白金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御马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御马道并收藏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最新章节